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复清容轩记_试题答案及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请用2B铅笔将8-10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复清容轩记[明]王世贞吴兴水至多,割地几十之五,其城西南隅为胜。西南隅枕水而宫者至多,慈感寺为胜。慈感寺之景至多,清容轩为最胜。
  轩故旁寮然,其地据寺左而独南向,前枕通塘,有莲、芡、木芙蓉之属,桡吹容与,筝答散布①。轩中碧浪诸山凌睥睨而上,其外碧浪诸水穿睥睨而下,以故其景最胜。考志所以名,则故元学士袁先生桷号清容者,微时客吴兴,读书其中,因取其号轩之。赵文敏公孟頫为题字,而文敏亦时往来流憩若舍馆,以故甚名称益著。
  轩业以属寺,然寺僧不得而有之,而以供邦君大夫、乡荐绅豪贤之游目者,二百余年于今矣。少时,不戒于火。予来吴兴,过慈感寺,问轩于范太史,而得其故意。微欲复之,以属守黄君、丞蓝君、司理孙君,则有郡士严姓者慨然出而应募,发其帑,而竹木墁瓦至,不逾月而轩复。虽其宏壮侈丽不逮前,而山林之观争出于睥睨之上下者如故也。始予未为吴兴,则读吴兴诸书,称文敏公第环三面而水,胜甲一郡。及余至而访求其故址,所谓水晶宫者,盖陆沉于阛阓④釐祝⑤之间,想象于暮烟春波而不可得,为之忾叹。而其旁一轩独以伯长之所偶游、文敏之所偶题,二百余年而不隳,一隳而辄复之若新,抑何说也?
  物吾自有之,则吾为主;吾有尽,而代吾而主者亦有尽。物吾不自有之,不得已而付之天地;天地无尽,而为天地之人者亦无尽。故骊山之阳,翠微玉华,更而为禅室佛庐,而后能有永者,恒也。人见夫王珣、周颐之徒舍其宅而寺之,诮以为媚佛。及余游虎丘,望而知其为千年之宫,且因以知有珣也。则夫世之君子,阴利其有而阳文之曰庐,其居一转而泯其主,再转而泯其迹者,几希也。
  作《复清容轩记》。
  (选自《王世贞文选》)
  [注]①桡(ráo)吹容与,笭箵(língxīng)散布:船歌悠扬,渔具遍布。②睥睨: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⑨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元代学官,以能文著名。④阛阓(huánhuì):街市,街道。⑤釐(xī)祝:
  祭祀鬼神之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割地十之五几:接近。
  B.考所以名志:志向。
  C.虽其宏壮侈丽不前逮:及,比得上。
  D.二百余年而不隳:毁坏。
  9.下列四组中,全都表明清容轩得以保存和修复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慈感寺之景至多,清容轩为最胜②轩故旁寮然,其地据寺左而独南向
  ③微时客吴兴,读书其中,因取其号轩之④供邦君大夫、乡荐绅豪贤之游目
  ⑤山林之观争出于睥睨之上下者如故也⑥伯长之所偶游,文敏之所偶题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吴兴”至“城西南隅”,至“慈感寺”,至“清容轩”,层层衬托,逐层递进,以“最胜”引领全篇。
  B.作者将名气更大、建筑更精美的赵孟頫私宅“水晶宫”与清容轩作对比,说明对精美屋舍的最好的保护是捐为公用。
  C.清容轩曾遭焚毁,后由太守黄君、县丞蓝君、司理孙君等出资在一个月内就修复了,作者对此抒发了由衷的感慨。
  D.人们讥讽王珣、周颐一类的人捐献出自己的住宅作为寺庙是谄媚佛祖,而作者却从存世的千年之宫而知道有王珣这个人。
  1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文敏亦时往来流憩若舍馆,以故其名称益著。(3分)
  (2)问轩于范太史,而得其故意。(3分)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8.B
  9.B
  10.C
  11.文敏也时常来这里玩赏,就像住旅舍一样,因此它的名声日益显著。
  【评分标准:意思基本正确,语句通顺1分;若舍馆,像住旅馆一样,1分;益:日益,更加,1分。“流憩”译为“休息”、“散步”、“休憩”和“休闲”等均可。】
  向范太史问起清容轩的情况,得知它本来的意义。
  【评分标准:意思基本正确,语句通顺1分;问轩于范太史,状语后置,1分;故,本来,1分。】
  附:
  一、文言文阅读《复清容轩记》参考译文
  吴兴水域面积最多,几乎占陆地面积十分之五,城西南角尤为突出。西南角临水而建的宫庙最多,以慈感寺的风景为最美。慈感寺的景点最多,以清容轩为最美。
  清容轩原本是边角的草寮样的房子,它在地形上占据寺庙的左边而独自朝向南面,前方靠近整个池塘,有莲、芡、木芙蓉一类的植物,船歌悠扬,悠闲自得;笭箵遍布。轩中碧浪诸山凌越城墙上的矮墙之上,轩外面,碧浪诸水穿流城下而过,因为这个缘故那里风景最美。考证方志上该轩命名的缘由,前元有个学士袁桷先生,尚未显达时客居吴兴,在其间读书,于是就用自己的号为轩命名。赵文敏公为它题字,文敏也时常往来这里玩赏,就像住旅舍一样,因此它的名声日益显著。
  清容轩已经归属于寺庙,但是寺庙中的僧人不能占有它,而将它供国君、大夫、乡绅、举子、豪杰、贤人游赏,到今天已经有两百多年了。不久前,轩遭火焚毁。我来吴兴访问慈感寺,向范太史问起轩的情况,得知它本来的意义,暗想修复轩,把它委托给太守黄君、县丞蓝君、司理孙君等,于是就有郡中的姓严的读书人慷慨站出来响应官府募捐,捐献资金,于是竹木砖瓦就到了,不超过一个月轩就修复了。虽然它的宏伟壮丽比不上先前的,但是山林景观争相显现于城墙上下,如同旧貌。先前我未任职于吴兴时,就读过吴兴各种书,书中称道文敏公的府第三面环水而风景美丽冠绝全郡。等到我到了那里去探访寻求它的旧址,就是所说的水晶宫,大概已经湮没于市井中祭祀鬼神一类的人当中,那些想象中的暮烟春水之景也不可能看到了,为这而感慨叹息。而那旁边的一座轩唯独因为伯长的偶然游历,文敏的偶然题字,两百多年了却没有被毁坏,一旦毁坏了就修复如初,这又怎么说呢?
  凡物是我自己拥有的,那么我是主人。我的生命有尽头,而且接替我做主人的也有尽头。凡物我不能独自享有的,不得已把它交付给天地。天地无穷尽,作为天地之间的人也是无穷尽的。所以骊山南面的翠微宫与玉华宫,后来改造为禅室佛庐,而后能永远留存,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人们看到王珣、周颙一类的人捐献出自己住宅作为寺庙,就讥讽他们是谄媚佛祖。等到我游玩虎丘山时,远远望去就知道那是有千年历史的宫庙,并且因此知道有王珣这个人。于是当世的君子,暗中希望有利于自己的房子,表面上却公开表示将房子作为公用场所使用,那么他的那座房子出现流转一代主人就被忘记,再流转一代连遗迹也被人忘记的情况,几乎是很稀少的。
  写了《复清容轩记》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