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历考试>高考

问题:[文言文题]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经,常道也,其在于_试题答案及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尊经阁记【明】王守仁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者;《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亡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亡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词,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已。
  (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者志:志向。
  B.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贻:遗留。
  C.以天下之耳目涂:掩蔽。
  D.请予一言以多士谂:规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窭人丐夫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B.斯吾产业库藏之积师道之不传久矣
  C.犹自以为通经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入前为寿
  18.下列对原文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把“六经”奉为普遍永恒的真理,并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
  B.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
  C.在文章第三段里,王阳明首先感叹:“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然后他提出了导致六经之学不明于世的三大原因:第一,尚功利,崇邪说;第二,习训诂,传记诵;第三,侈淫词,竞诡辩。
  D.王阳明在本文中把“六经”的文字形式,看做了外在的东西,而认为重要的是在“吾心”之中,要有合乎普遍永恒真理的实质内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3分)
  ▲
  (2)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已。(4分)
  ▲

参考答案: 16.【A】A项,志:记录。
  17.【C】C项,连词,表转折,却。
  18.【A】A项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把“六经”奉为普遍永恒的真理。实际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
  19.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20.①省察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并且及时地对它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的原因。
  ②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并且从他们自己的内心中寻求它,那么也差不多知道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缘由了。
  【参考翻译】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因此《易》这部经,是记录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录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我们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用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却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至于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规谏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并且从他们自己的内心中寻求它,那么也差不多知道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缘由了。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微信端